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夫君吸男我吸女,满城男女打光棍 > 第433小章

第433小章

当真是被儒家君父之命的观念教坏了脑子。

他畏惧父亲的威严,加之政治环境影响,不敢轻举妄动。

在扶苏还在优柔寡断,蒙恬还在怀疑之际,赵高已经联合李斯修改遗诏,拥立少皇子胡亥为帝。

没过多久,皇帝特使到来,下发一道诏令。

扶苏为人子,不孝,赐剑以自裁。

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安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蒙恬不信嬴政会下这样的诏令,要面见嬴政陈情,扶苏却心如死灰,只道不争。

及至此时,嬴政去世的消息仍未传到九原。

蒙恬上书,复请诏命。

这便是蒙恬,做事稳妥第一,最是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要各方兼顾。

扶苏明显是脑子被教坏的,蒙恬也不够果断,这两人凑在一起,似乎也注定了大事发生后会是怎样的结局。

蒙恬信嬴政不可能杀驻守边境的有功大臣,自始皇即位以来,他未曾杀过一个有功之臣。

哪怕忌惮王翦,哪怕吕不韦祸乱宫闱,引发嫪毐之乱

蒙恬尚且信嬴政,可扶苏却不信自己的父亲,何其可悲?

这位深得嬴政重视的大秦长公子,就这么自尽了。

楚易安停了下来,心情真的很复杂。

后世人总为扶苏惋惜,痛恨胡亥赵高李斯等人不当人,断送了大秦江山。

可在楚易安看来,扶苏是真的很无能。

很多写历史小说的人总在假设,若是扶苏即位,秦国会如何如何。

万里江山,千秋万代。

可在楚易安看来,即便扶苏即位,他也是个废物。

他解决不了秦国的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

在兼并六国之前,秦国的君王每一任都各有其优秀的地方。

可兼并六国之后,这个阶层就已经腐朽堕落了。

贵族阶层的腐朽注定了秦帝国的灭亡,这是扶苏无法改变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就能明白,明朝朱元璋去世,太子朱标也死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棣立马就不愿意了,在北京举兵,你敢削藩,我就敢打你。

可扶苏敢吗?

他不敢,蒙恬那三十万大军愣是被他当成了摆设。

一个皇帝没有血性,没有野心,没有比别人更长远的眼光,即便身居帝位又能如何?

尤其是现如今的秦国,六国余孽亡秦之心不死,到处搞事。

温和顺从是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强势镇压。

一个身边就有三十万大军的人,帝国长公子,接到一封莫名其妙的诏书就选择自尽,这样的人到底是谁会对他有所期待?

反正楚易安没有。

他辜负了嬴政对他的期待。

扶苏即位不即位,都不影响秦国的灭亡,时间问题而已。

除非下一代里能再出一个能扛大旗的人,就算比不上嬴政也不能差太远。

不过这种人如何容易出?华夏几千年历史上也没几个,只能说天意如此。

嬴政的死讯瞒了许久,总算发丧。

扶苏死后,蒙恬死罪下狱,胡亥即位,做了秦二世。

以前的大臣有的调走,有的贬黜,有的突然手握重权

骤变之下,让九州四海,整个华夏民族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胡亥上位后,只知享乐,不想处理那些繁锁的事。

于是赵高给他提议,为了陛下早日享乐,可灭大臣远骨肉,提拔一批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的人代替那些大臣,陛下的亲信可都放到身边。

如此一来,陛下便可早日享乐了。

如此荒谬的言论,哪怕是稚子听了都会感叹何其荒谬也。

可偏偏胡亥兴奋不已,放任赵高举起屠刀。

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从没有哪个时期敢‘灭大臣远骨肉’,却被赵高立了起来。

杀戮真正兴起的时候远比赵高想的还要残酷。

那些和嬴政一起开创大秦帝国的功勋重臣、始皇帝的儿女们,几乎无一幸免的被杀戮,罢黜,囚居。

这场全面杀戮狠狠掘断了秦帝国的政治根基。

三公九卿泯灭,嬴氏皇族血肉横飞,权利框架轰然倒塌,奸佞宵小充斥庙堂

消息传入陇西,嬴氏部族愤怒不已,男女老幼聚集起来要杀向咸阳,被子婴拦了下来。

这时候杀过去不就是送死吗?

嬴氏皇族的精神支柱和整体力量在这场屠杀下轰然溃散。

紧接着各地爆发起义。

程胜率先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攻向大泽乡,涌向蕲县,飞快占领了周边县城,于陈城称王立国。

此次立国称王带给天下的震撼远远超过这次暴动本身。

在陈胜称王后,各地潜在的反秦势力几乎全部打着各种旗号举事了。

犹如一颗火星蹦进了油桶,彻底点燃了秦末混战的风暴。

第327章 秦国灭亡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百姓们以暴动的方式表达生存要求,以破坏性的力量推动政权更迭,改朝换代。

陈胜称王后,沛县县令被人杀死,刘邦成了新的县令,于沛县揭竿而起。

刘邦,萧何,樊哙率领沛县三千民众,迅速攻占两座城池。

项梁,张良联合六国世族后裔在江东举事,试图复国。

天下大乱。

秦军到处镇压暴动,陈胜军首先溃散,结束了农民军的反秦浪潮。

项羽率人攻下襄城,下令屠城,将男女老幼全数赶入护城河淹死,再填砖石防止有人活着。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屠杀满城平民百姓,也是项羽第一次屠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