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洞潜诡事 > 第七十章 大使馆的客人

第七十章 大使馆的客人

从山里往外走的那条小路,半真半假。

真的是路,是这些年山里人和军阀、走私客踩出来的。说它假,是因为这路在地图上根本没有。

走了大半天,林子渐渐薄了。

脚边的泥路两侧,开始出现人为砍过的痕迹。零零星星竖着几根木桩,上面缠着断掉的电线。

再往前,河道边有了小平地,平地上搭着几间低矮的木屋,屋前晾着湿衣服和破渔网,远远还能看到有鸭子在水边探头。

这是山外的第一个小村子。

两个背着包、鞋上沾了一层泥的外地男人从林子里出来,在这种地方并不算多稀奇。村里人只是抬头瞄一眼,确认不是端枪的军阀,也不是穿制服的警察,就又低头干活去了。

这里总算有了手机信号,洪浩用翻译软件和手势,跟一个坐在门坎上的老头打招呼,问问怎么进城。

老头抬起下巴,指了指村口那块空地:“车。”

村口停着三四辆皮卡和几辆摩托,司机们蹲在车旁抽烟聊天,那车况和一身的散漫劲,怎么看都象黑车。

但有洪浩这么个大块头跟在旁边,那几个司机对他们的兴趣从“可以宰一刀的肥羊”迅速降级成“普通客人”。

杨奇挑了辆看起来最不破的皮卡,报了要去首都。

司机伸出四根手指头,报了个明显偏高的价。洪浩连砍价的兴趣都没有,掏了钱就上车,毕竟武鸿信说过,经费全报销,不用给他省钱。

皮卡的车斗里已经坐了四五个人,有背麻袋的,有抱着鸡笼的,还有个女人把小孩揽在怀里。

杨奇和洪浩挨着车尾坐,抓住铁栏杆。发动机吼了一嗓子,皮卡晃晃悠悠上了路。

进城一路,能清淅感觉到“紧张”两个字。

路边隔一段就有一队拿枪的人站着,迷彩服有新的有旧的,有半新不旧的,帽子扣得乱七八糟。

幸好这是本地牌照车,司机显然对这条在线谁爱查、谁只认钱,门儿清。远远看见有人举枪示意,他就先减速停车,从驾驶位伸出手递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纸币,嘴里用当地方言笑两句。

检查的那人接了钱,对车斗里的人草草扫一眼,见都是黑头发黑眼睛、没有明显危险,就摆摆手放行。

皮卡一路开到了缅傣首都郊区的一个小市场旁,司机挥挥手柄杨奇二人赶下了车。

他们一落车,就感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混着油炸和香料的味道。

“先找个落脚的地方。”洪浩说,“离市中心远一点,安全。”

他们选了一家看招牌就知道很便宜的小旅馆。

楼下是个卖日用品和瓶装水的小店,楼上挂着一串昏黄的灯泡,白天也亮着,灯罩上全是积灰。

老板是个戴塑料佛珠的大婶,问话的语气漫不经心,只要了两个人的名字,随手写在登记本上,然后扔给他们两把钥匙,连护照都懒得翻一眼。

房间很简单,一张老旧的大床,一台摇摇晃晃的风扇,一扇对着巷子的窗户。

“分工。”杨奇把包放在床角,“你在外面看看这两天城里的风声,我去找大使馆。”

洪浩点点头。

“我晚上不一定几点回。”杨奇说,“有事打这个号。”

他掏出一只旧老年机,屏幕上显示的是缅傣本地运营商的名字,信号格满满的。

“行。”洪浩把号码记下,“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小心一点,现在我们是黑户了。”

“放心。”杨奇对镜子理了理头发,“我心里有数。”

从旅馆到大使馆,坐车大概要半个多小时。

中午的太阳把整座城压得跟一块蒸笼盖似的。缅傣的首都也显得十分破旧,一路上街边的摊贩支着破旧的遮阳布,布角被风吹得啪啦响。

大使馆所在的那条街,比周围其他地方干净不少。院墙刷着新漆,墙头上有摄象头。

杨奇在门口停了一下,把护照从兜里掏出来,深呼吸。有一瞬间,他甚至有点错觉,仿佛自己不是来找人,而是要来考试的。

“你好。”他用普通话开口,尽量保持语速平稳,“我是龙国公民杨奇,金柚木酒店事件里的幸存者之一。之前在医院,是周立先生接待的我,我今天想见他。”

门口那位工作人员接过护照,低头翻了翻,封皮和内页都干干净净。

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一眼:“你不是已经回龙国了吗?”

“回去之后,愁一直睡不着觉。”杨奇说,“请了假,想过来问问现在的情况。”

对方皱了皱眉,显然有些意外,但也没在门口多问:“你稍等一下,我进去问问。”

他拿起电话说了几句,然后对杨奇点点头:“你先进来,在守卫室等一下,会有人来接你。”

铁门开了一条缝,院子里的空气立刻变得不一样——更安静,更凉快一点。

大使馆里的空调开得有点过头,杨奇进来就一哆嗦,墙上挂着一面国旗和一个国徽。

一名值班的小伙子给杨奇倒了杯温水,让他坐下:“你先等一会儿,周先生那边在开会,开完就过来。”

杨奇两根手指在桌上一下一下轻轻敲。

他在脑子里把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排了一遍又一遍,尽量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情绪都剥掉,只剩该说的内容。

门外传来脚步声,周立推门进来,还是那身浅灰色西装,胸前那枚小小的红色徽章一眼就能看见。

跟上次相比,他眼窝略微有些凹,象是这段时间没怎么睡好。

“你怎么回来了?”

那是一种真心的惊讶——他大概以为这个年轻人已经回去上班过普通日子了。

“周先生。”杨奇站起来,“上次多亏你们,我才能安全回国。这次是我自己回来的,想当面问问…她们的事。”

他没绕太多圈子,就直接讲了。

周立把门带上,关得很轻,走到桌对面坐下,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你知道这几个月这里乱成什么样吗?”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又放下:“先说你想听的。公开能说的部分,新闻上你也看到了——说是‘武装冲突造成的重大伤亡’。我们这边,确认了部分遇难者的身份,失踪名单上…”他顿了顿,“有纪元薇,也有赵雨意。”

杨奇喉结动了动。

周立叹了口气,把声音压低了一些:“你来一趟不容易,我就给你交给底。事发当晚,有一批重伤者被从金柚木那边转移去了思嘉佩玛的一处医疗机构,但它拒绝提供详细名单,说是出于病人隐私。这些话,在公开场合我是不能说的。”

“你觉得,她们是在那里?”杨奇问。

“现在,说什么都是猜。”周立苦笑。

“我上次给缅傣那个警察说的那些,”杨奇盯着他,“你有往上报吗?”

守卫室里安静了几秒,空调的嗡鸣声被放大。

“报了。”周立最后说,“你回国之后,我写了一份内部报告,把你在医院的口述、能核实的医疗记录,还有我们掌握的部分情况,送到了相关部门。”

杨奇点了一下头。

“你那份证词,”周立继续说,“不只是我看了。国内有几个系统一起盯上了。所以最近国内派了一支科考队来缅傣。”

“科考队?”杨奇问。

周立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对外叫某某跨境水系地质灾害与公共卫生联合调查。”

他顿了一下:“他们的刘队长也在这,你要不要见见他,他说不定知道的比我多。”

“要。”杨奇几乎是脱口而出。

周立点头,起身去打了个电话。十来分钟后,办公室的门再一次被推开。

进来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皮肤晒得发黑,眼角有几道干纹,穿着野外常见的冲锋衣和战术裤,脚上一双沾着泥点子的登山鞋。

刘队长进来朝周立点点头,又看向杨奇,“你就是那位金柚木酒店的幸存人员?”

“杨奇。”杨奇自报了名字。

“我是挂在一个科研单位名下的。”他简单报了个来历,名字听起来象某个长得拗口的研究所,“这次带队过来,名义上是做跨境地下水系统调查,顺带配合上级做一点…官方不太方便做的调查。”

“调查思嘉佩玛的‘医疗中心’吗。”杨奇接道。

刘队长笑了笑没有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