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嬴政又重新把王翦请回来,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能一统六国。
嬴政将王翦请回来后,还是给了他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临走的时候,王翦还向嬴政要了很多田地,行军途中还三番五次让嬴政再给他些良田,赐点财宝。
下属都觉得他的行为不妥,但是王翦知道嬴政多疑。
如今他手里又握着这么多兵马,如果不让嬴政以为他只是贪财,怕是很难消除嬴政对他的怀疑。
时时刻刻担心他拥兵自重。
这点秦淮书倒是能理解,毕竟秦国绝大部分的兵马都握在了王翦手中,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敢轻易做的事,真如此,不知多少人要睡不着了。
再加上之前嬴政就有分化王翦手中权力的想法,这才想扶持李信。
所以也不怪王翦有这种担心。
只是后世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王翦得寸进尺,贪心得很,心疼嬴政必须忍耐这个老东西的索求无度。
却没看到王翦的担心。
秦淮书不觉得王翦此举有什么不好,历史上多少武将就是因为直不楞登的,什么时候得罪了皇上都不知道。
到死才反应过来。
这大概也是王翦厉害的地方,不只懂兵法,还懂政治。
王翦率领60万大军大破楚军,杀死将领项燕,俘虏楚王。
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王翦灭楚后继续南下,迫使越君归降,在越地设立会稽郡,越国覆灭。
就在同一年,嬴政还命王贲进攻辽东攻打燕国,燕王不敌,燕国灭亡。
在王贲回师途中,顺手把赵国逃走的储君占领的代地打了下来,赵国也彻底亡了。
至此,环顾宇内,魏赵韩楚燕已经全部攻打下来,成为秦国的一部分。
只剩下东方孤零零的齐国还耸立在那里。
王贲又受命南下灭齐。
齐国自从和乐毅那一战后就彻底衰弱下来,龟缩起来尽量避免跟其他国家的战争。
军队战斗力锐减,面对士气正盛的秦军几乎是一触即溃。
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兵临临淄,派出特使劝说齐王建投降。
齐王建在相国的唆使下最终选择投降。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
第312章 请称呼他为:秦始皇
楚易安的声音轻而缓的在书房内飘荡,秦淮书垂眸安静把那些文字一个个记录下来。
从秦灭了第一个国家开始,一切就已经注定。
写到完成一统六国,一切都顺理成章。
所以他已经不觉得震惊和意外。
等落下最后一个字后,秦淮书放下笔看向楚易安,眼里还是有亮光。
这本书从一开始秦国被所有国家看不起,到现在她能结束割据完成大一统,中间出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是人类历史上闪耀的星光,一颗颗点亮这恢弘浩大的世界。
让本就精彩的历史变得更加跌宕起伏,牵绊人心。
作为第一个看到这里的读者,同时作为执笔人,秦淮书感到莫大的荣幸。
如果不是楚易安,这个世界不会有人知道在另一个世界有一群厉害的人,一点点的推动历史,改变历史,成为历史。
而他,是那个未知世界历史的第一个见证人,如何不荣幸?
被秦淮书这样的眼神看着,楚易安的手又开始痒了。
趁秦淮书此刻满眼都是她,楚易安直起身子,狗爪子不规矩的放到秦淮书头上,撸啊撸。
眼睛亮亮的:“崽儿你真可爱。”
秦淮书:
秦淮书回过神来,这次没忍住一巴掌拍开了楚易安的手,眼神一言难尽:“你可真是一点机会都不放过。”
在楚易安面前就不能想别的,更不能走神。
这人逮着机会就要摸他脑袋,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癖好?
秦淮书长这么大,自记事以来,被摸脑袋的次数加起来都没认识楚易安后被摸得多。
楚易安却心满意足得很,甚至还想再摸一下。
她崽儿的头发是真顺滑,手感真好。
可惜秦淮书这会戒备得很,随便一个动作眼神立马就杀过来了。
楚易安摸了摸鼻子:“你至于吗?”
秦淮书扯了扯嘴角:“你觉得呢?今晚就写到这吗?”
一统六国了,之后必然是如何治理国家。
只是天色已经不早,后边的故事怕是得等秦胜回来以后让秦胜来写了。
秦淮书有点遗憾不能第一时间听到后边的故事。
楚易安却摇头:“不,再写一点。”
楚易安都这么说了,秦淮书只好重新拿起笔。
一统六国之后事情挺多的,不仅要论功行赏,还得确认之后的制度。
嬴政是让这个世界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人,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
如果他还是只称秦王,那不跟以前一样吗?
现如今的秦国处处需要改革,其中最需要改的,是他的君主名号。
博士学宫为他拟定名号为‘泰皇’,古有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泰皇为其中最贵。
他发布的文书则称为诏书,或者制书。
称呼自己的话,则称为‘朕’。
秦淮书写字的手突然颤抖了一下,他抬头看了眼楚易安,又低下头迅速写完手下的字。
可那颗沉稳的心在此刻却控制不住的越跳越快。
有什么东西奔涌着呼啸而来,欲冲破最后一层枷锁。
秦淮书喉结上下滚了滚,用了好大的力气才克制住心里涌出来的战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