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能顺利回到咸阳,是完全有可能成为世子的。
嬴稷年龄大了,谁知道还能活几年?
嬴柱也一大把年纪,身体还不好,也很有可能几年就没了。
这样一来,嬴异人成为秦王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未来可以预见,绝不是那种需要承担很大风险,未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成事的虚妄又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
一想到这,吕不韦那颗本来只考虑商业的心开始蠢蠢欲动,功业之心,人皆有之。
机会都已经送到面前了,为什么不去争一下?
商人即便富甲天下,哪有一代名臣光耀千古?
与嬴异人商议一番后,吕不韦定下计划:三年之内回到咸阳,而这段时间之内,嬴异人需要将自己的贤名传遍列国。
他先与平原君商议,借嬴异人进入秦国经商,赚到的钱跟他五五分账,而平原君需要解除嬴异人的禁锢,让他出去走动。
一本万利的买卖,没什么损失,平原君没什么不同意的。
说动他后,吕不韦又动身去了咸阳,把一则消息巧妙传了出去。
秦失异人,六国大幸。
吕不韦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莽夫,他想让嬴异人回秦国,是真的很认真在谋算,不急不躁,在这个商人身上尽显。
这本书里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人物性格。
秦淮书手没停,脑子里却在思索吕不韦的这些行为。
从谋略的角度来说,其实不算多高明的手段,但一切能这么顺利,也少不得他的谋划,还有他的钱,以及他大商的名头。
天时地利人和,只要能占据其中一个,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的把握。
不过很多事看起来容易,真正要做成功其中也有很多艰难险阻。
毕竟嬴异人在秦国一点根基都没有。
想把他推上位,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
秦淮书默默在心里算了算这是第几位帝王,同时开始计算年份。
这样算起来,离楚易安口中那位秦王政登基的时间应该不远了,毕竟上位后他还需要一段时间统一六国。
只是到现在为止,那位都还没有出现。
楚易安可不知道秦淮书在想什么,接着往后说。
虽然谋事,但吕不韦的分寸感拿捏的很好,在丞相蔡泽面前没有表现对嬴异人的亲近。
而这段时间蔡泽又正好察觉,之前看好的嬴柱的另一个儿子实在浮躁,难堪大任。
嬴异人的名字就是在这时候出现在他视野里的。
而嬴异人也没有辜负吕不韦的期望。
在荀子来到赵国,特意为抡才大典选定主旨议题时,一句‘弭兵之道可否救世’引起了荀子的注意,随后一番慷慨陈词,堵的所有学子哑口无言。
他也彻底声名大噪。
不过可惜了,楚易安只记得嬴异人巴拉巴拉说了一堆,说了众人哑口无言。
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他到底说了什么。
一双亮闪闪的大眼睛无辜的看着秦淮书,秦淮书提着笔也看着她。
四目相对,楚易安眨了眨眼:“编吧。”
秦淮书嘴角抽了抽:“大致往哪个方向?”
楚易安眼神清澈,遗憾摇头:“不记得了,你随便编,只要能说服你自己,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以前张仪骂孟子的辩论她还记得一点,因为给她骂爽了。
但是这个不好意思,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了。
秦淮书多少已经习惯,毕竟楚易安时不时就要来这么一出。
只是这种辩论,编起来还是有些难度。
想了想,他提笔开始写,没多会一篇精彩的策论横空出世。
他又稍微修改了一下,以一种不突兀的形式放到书里,又加了些别人的反驳。
两两相接,竟一点都不突兀。
楚易安看了眼,确实像那么回事,只是写得文绉绉的,读起来有阅读障碍。
她竖起大拇指:“淮书啊,你的文章写的是真不错。”
虽然看不懂,但是夸就对了。
秦淮书眼睛弯了弯:“不然如何做文臣?”
嬴异人的名声传开,吕不韦立马开始忙活接他回咸阳,把他的事传给了嬴稷。
嬴稷知道后没有犹豫太长时间,让人去试探接嬴异人回秦国之事是否可行,随后安排人将他接回来。
只是此番回国危险重重,一路被赵军追杀,费了好大功夫才总算回到咸阳。
可回到咸阳的嬴异人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连嬴柱和嬴稷的面都没见到就被送去了别的地方。
虽然里边另有隐情,但这番冷落还是让嬴异人很是伤怀。
不过很快嬴稷就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加冠,表字子楚。
吕不韦也因有恩王室被封官。
秦昭王五十六年五月,咸阳陡然变得紧张的气氛让百姓们隐约意识到好像出事了。
等了大半个月,才终于有消息传出来。
老秦王死了。
葬礼结束后,嬴柱即位,史称秦孝文王,嬴异人册封太子,拜吕不韦为太子左傅。
秦淮书呼出口气,有种终于死了的感觉。
实在是最后这几年好像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故事的剧情一直都在嬴异人身上。
按照之前写书的传统和习惯来看,按理笔墨应该在太子嬴柱还有他身边的人身上才是。
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个嬴柱要么毫无建树,要么死的忒早,不然怎么会把所有笔墨都放到这个嬴异人身上。
秦淮书笔都还没放下,就道:“说吧,嬴柱还能活多久?”
楚易安:“你好冒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