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主张变法使国家变得兵强马壮,这样一来在两国战争中便能掌握先机,吞并对方。
“跟法家不同,纵横家强调顺应局势,灵活的运用方法论,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中获得成功。”
“若要说这个流派的特点的话,大概就是利用外交手段,通过游说,交涉,联盟等方式影响各方的政治关系。”
“不过‘纵’和‘横’是两个词,合并在一起统一才叫做了纵横家。”
“分开说的话,应该是‘合纵’和‘连横’。”
“连横派的代表人物,张仪,很快就要出场了,合纵派的代表人物,苏秦,公孙衍。”
“这个公孙衍便是来到咸阳找嬴驷的这个公孙衍,已经出场了。”
秦胜和秦淮书若有所思,秦国这气运属实是不错。
前有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后有公孙衍,既然都是代表人物了,能力定然差不到哪去。
这个世界当真是有才之士不断的冒出,尽情的展现自己所学,实现自己的抱负。
不过世上有那么多人,每个时代有能力的人其实一直都不少。
出山展现自己所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要国君知人善用。
若是国君没有知人善用的眼光和能力,再大才的人也留不住,留住了也不能发挥出人家真正的价值,还耽误了人家。
前面提到的吴起和商鞅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这两个大才都是从魏国出来的,如果魏王能善用他们,应该也不至于从霸主的位置上走下来,成为只要是个人就能上去抽两巴掌的存在。
至少不应该这么快。
就这样,公孙衍暂时留在了秦国。
今天晚上时间已经差不多,秦胜自觉停下了手中的笔。
看着写好的稿纸他有些感慨,在前面写了那么多商鞅和秦孝公正向的内容后,这个后出场还杀死商鞅的嬴驷必然成为读书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但是结合今日的内容看下来嬴驷却也给了他很大的惊喜。
只能说每位国君有每位国君的魅力,各有千秋。
他反而很期待嬴驷后边的作为,期待秦惠文王的故事。
这也就是楚易安不知道秦胜在想什么,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会告诉他。
嬴驷作为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在位期间让秦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将秦国的领土扩大了好几倍。
也为秦国后来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肯定没那么简单。
秦胜看向楚易安,催促道:“时间差不多了,别熬太晚,早些休息。”
楚易安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秦胜吹干了刚写好的稿纸,稍微整理一下后打开房门交给下人让他们送去青山书肆。
秦淮书看着他做完这一切后便告辞离开了浮华院,回了自己的院子。
这还是秦胜自成婚以来秦淮书第一次在他屋里待到这么晚,到底是不方便了些。
如今是秦胜还在,等秦胜走了就更不方便了。
秦淮书抬头看着天上那轮明月,心里有些怅然。
若非帝王猜忌至此,他其实不一定会弃武从文,早些年间也随着父亲上战场打了好几场仗,只是局势越发险峻,不得已才退了下来,交还了手中的权力。
若是没有退下来,此次随秦国公出征的就不是秦胜,而是他了。
只能说有利有弊,现如今局势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秦淮书才不由想起了以往的日子。
说不出是遗憾还是什么情绪,只是有些怅然。
只是那时候形势实在太过严峻,秦国公一人就已经被帝王忌惮,还出了个他。
若他不主动上交兵权,说不得就算是背上千古骂名那位也要寻个由头覆灭秦家。
现如今即便是做了文臣,那位也并不敢过于重用他。
这不是知人善用的问题,只因为他姓秦,出身国公府,便已经被帝王所忌惮。
可现在皇上又重用秦家了
秦淮书垂下眼睫,心里各种情绪翻涌,最终又都归于平静。
回了自己的院子,秦淮书并没有睡,而是去了书房,拉开一个暗格从里边拿出封信又回到桌案前坐下,凝神看着信里的内容,久久未动。
夜色越来越浓,空气也越来越静,所有的声音都从耳边远去。
楚易安一觉醒来已经是大早,洗漱一番推开房门便看到秦胜在院子里练武。
一看到他练武楚易安就手痒的不行,索幸24小时已经过去,系统给的强身健体丹的功效已经彻底激发出来。
她也可以跟着学了。
楚易安只是看了秦胜几眼就悄悄点开了系统给的那部基础功法,《踏云步》看了起来。
秦胜的功法适合秦胜,未必适合现在的她,对比起来还是系统靠谱一点。
点开的瞬间楚易安看到的却不是文字,而是一个金色的小人。
小人立于一本散发着浅金色光芒的打开的书籍之上,只有手指大小。
他围着书的边沿快速跑了起来,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就是不停。
楚易安:
这不会是要她跟着跑吧?
第159章 楚姐姐你想我没有?
虽然知道轻功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飞来飞去,轻盈得不行。
也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飞檐走壁,来去如风。
其实也就是比普通人快些,轻些,灵活些,利索些,对力量的运用也更好些罢了。
但楚易安也是真没想到这狗系统给她上的第一课就是让她跑步。
楚易安转过身翻了个白眼,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