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本《大秦帝国》则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走进书肆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它。
楚易安走过去拿起一本直接翻到了最后一页,不得不说青山书肆的动作是真的很快,她昨天晚上写的内容已经连夜拓印了出来。
一旁的小芙看到这书很是好奇:“《大秦帝国》?有这个王朝吗?”
说完也拿了本书翻了起来。
楚易安手上动作微顿,不动声色看向了小芙,这丫头翻开了第一页。
小芙对典籍类的书籍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太无趣催眠了些,是以平日里大多看些话本子之类的书籍解闷。
但是楚易安敏锐的注意到只不过翻了几页她就好像沉浸在了书里。
古人看书没有一目十行的习惯,都是仔仔细细的看,小芙也不例外,看的很是细致。
看着看着捧着书就走到了光线好一点的地方,完全把楚易安忘在了脑后。
楚易安心生自豪,虽说这是本史书,但就是能吸引到不同世界的人啊。
看吧,连小芙这不爱看书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沉浸了进去。
楚易安也拿着书走到了一个光线还不错的地方。
视线落在纸上却没聚焦,她的心神显然在另一个地方。
等了好一会,书院里传来一阵沉闷的鼓声。
楚易安眼睛顿时亮了,他们总算是下课了,她都要坐不住了。
古代的书院通知学生上课下课的方式有很多种,击鼓、敲钟、摇铃,或者派人喊话等,方式不尽相同。
青山书院是击鼓,通过不同的鼓声节奏传达不同的含义。
鼓声急促且连续表示上课,鼓声缓慢则表示下课。
当然还能通过鼓声传达其他的信息,只是楚易安没有特意去了解过,不是很清楚。
又稍微等了会,一群穿着青山书院服饰的学子飞快朝着书肆跑了过来,连掌柜也默默放下了手里的书。
那群人一进来就直奔《大秦帝国》所在的书架,很快便将放在书架上的书一抢而空。
抢到的人兴奋不已,付了钱拿着书就翻阅起来。
没抢到的则不满的瞪着掌柜:“赶紧把拓印好的都搬出来,你就每日里放外头不就得了?还藏起来?”
掌柜笑着让人将《大秦帝国》的库存书籍都搬了出来:“这不是放外边不方便吗?”
其他学子哼了一声,指着别的书架:“这些书摆放许久了反正也没人买,收拾收拾腾地方呗。
掌柜笑了笑没答话。
笑话,《大秦帝国》根本就不愁销量,反而是其他书,就是想靠这书带动其他书籍的销量,怎么可能真把书架都清空了就只放一本《大秦帝国》?
这书的销量一直不错,已经是青山书肆主要销售的书籍,每日里拓印的数量都在增加,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书院学生买书需求。
众学子买到了想买的书各个心满意足,有些人甚至直接一屁股坐地上看了起来。
他们看书的速度不快,但是内容并不是太多,很快就看完了。
众学子不死心的又往后翻,却是什么都没有。
顿时怒从心头起,大骂道:“这、怎么停在这个地方?山东六国有变,然后呢?”
“啧啧啧,不用想都知道后边肯定是秦国征战六国了,闭着眼睛我都能猜到接下来定是连连苦战,也不知秦孝公和卫鞅要花多少时间才能一统六国。”
“不是,我仔细思索了一下,秦国的武将好像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啊。
就一个嬴虔还避世不出了,还有个车英也还不成熟。真要打起来的话,派谁上啊?总不至于秦孝公这个国君亲自上吧?
军队倒是起来了,但是将领却唉。”
“我倒是觉得不无可能,孝公很小就跟着秦献公上战场打仗了,指挥战斗的能力肯定不弱,他来指挥,好似没什么不妥。”
“想什么呢?御驾亲征岂是那么容易的?孝公若出了什么事,让卫鞅一个人继续变法?”
“不过孝公和卫鞅都不担心将领的问题,是已经有了人选了吗?总不能让卫鞅这个文臣上吧?”
“我有个问题想问,话说,卫鞅是谁的弟子来着?你们还记得吗?”
“前边好像提到过,卫鞅应该是鬼谷子门下弟子”
说到这众人都沉默下来,全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鬼谷子?!
鬼谷子门下弟子擅什么
这么说来卫鞅还真可能懂得如何排兵布阵。
听到他们的讨论楚易安低下头来,怕人看到她脸上快憋不住的笑。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卫鞅不仅擅长法学,还擅长兵学。
甚至兵学一道上的造诣远超法学,只是以前秦国不强,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这才把自己的本事都用在了法学上。
等秦孝公知道卫鞅还懂兵学时整个人都震惊了。
卫鞅的老师一开始觉得他有兵学的天赋便让他学习兵学,他五年就给学完了,自己又转修了法学学习如何治理国家。
他这样的,妥妥的大才啊。
也是亏得魏国国君有眼无珠,不听公叔痤的话,要么重用卫鞅,要么弄死卫鞅,反而让他离开了魏国。
这才有了秦国的今天,也为魏国日后埋下了隐患。
众学子的讨论还在继续:“不、不会吧,他法学一道上的造诣已是登峰造极,多少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他这样的高度,你告诉我他还懂兵学?”
楚易安仿佛听到了什么破碎的声音,哦,好像是这群学生集体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