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的一声令下,巡视组内部迅速调整了工作重心。针对陈立言的大量举报材料被单独列出,成立了一个由精干人员组成的专项复核小组。
这些材料五花八门,从经济问题到生活作风,从滥用职权到任人唯亲,几乎函盖了领导干部可能被指控的所有方面。复核小组的任务,就是像过筛子一样,将这些材料逐一过滤,去伪存真。
复核工作严格遵循纪律,秘密进行,避免打草惊蛇,也防止对陈立言本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小组内部明确了原则:不缺省立场,不偏听偏信,一切用证据说话。
小组兵分几路进驻京州市、岩台市、吕州市、连州市、绿藤市等地,对于举报信上的材料进行核实。
京州调查小组首先来到京州中福棚改区项目部核查,有人举报陈立言在“京州中福棚改小区”项目利益输送指控
一封匿名举报信称,陈立言在担任汉东省常务副省长期间,在“京州中福棚改项目”保障房项目中,为开发商“鼎盛集团”大开绿灯,弄掉之前长明集团,并指示京州中福现任董事长齐本安对于京州市其他保障房项目都让该集团参入。使其以超低价格获得地块,并暗示陈立言通过其亲属收受了巨额好处费。
复核小组兵分两路。一路人马调取了当年“京州中福棚改区”项目的全部文档资料,包括土地招拍挂文档、规划审批、建设许可等。他们发现,该地块确实是以低于当时市场均价的价格出让,但文档中附有详细的说明报告:该地块位于当时尚未充分开发的城郊结合部,配套设施匮乏,且带有附加条件,要求开发商承担周边两条支路和一所社区医院的建设。最终中标的“鼎盛集团”报价并非最低,但其综合方案(包括配套建设承诺和保障房建设标准)评分最高。整个流程在当时的媒体报道和政务公开记录中均有迹可循,并未发现明显违规。
另一路人马则秘密调查“鼎盛集团”的背景及资金流向。他们通过工商、银行等多渠道核查,发现“鼎盛集团”确实是一家实力雄厚、口碑不错的本土房企,其股东结构清淅,与陈立言及其已知亲属没有任何交叉持股或异常资金往来。
调查人员甚至伪装成潜在客户,接触了“鼎盛集团”的几位高管,旁敲侧击了解当年项目情况,得到的信息与文档记录基本吻合,都强调那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一次成功的战略布局。
调查二组:核实“公交私用”及“生活奢靡”问题
有材料反映,陈立言经常使用公务车辆接送家属,且其家庭生活用度远超其工资收入水平,佩戴名表,穿着奢华。
对于公交私用,本身就比较可笑,陈立言作为副部级领导属于专车,压根不存在私用情况,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设计公交他用情况确实违规了。
所以复核小组调取了陈立言来到汉东省后常用公务车辆的etc记录、加油记录和司机派的出车单。通过大数据比对和时间线交叉验证,发现绝大多数出行记录都与公务活动吻合。仅有极少数几次在非工作时间前往医院或学校的记录,经向司机和秘书核实,均为陈立言夫人患病就医或临时有急事,且均按规定缴纳了费用,有内部结算凭证。这与举报中描述的“经常性”、“常态化”相去甚远。
关于生活奢靡,小组则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他们通过社区、物业等渠道,在不惊动陈立言家人的情况下,了解其家庭日常采买、垃圾清运(观察消费品牌)等情况。
同时,调取了陈立言及其配偶的工资流水、房产登记、车辆登记等信息。
发现陈立言夫人常住燕京,偶尔来汉东小住,陈立言的父母也在燕京和夫人同住,近期父母才来到汉东和他小住。
在汉东一家居住的是省委分配的住房,车辆是标配的公务用车,其配偶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收入合法透明。两人名下除了一套早年在燕京部委工作时候,购买的单位房后,无其他房产。
至于名表,调查人员仔细核对了能找到的陈立言近期公开露面照片和视频,发现其所佩戴的手表多为国产品牌或普通瑞士品牌,价值完全在其家庭收入可承受范围内,与举报所称的“奢侈名表”不符。
调查第三组:甄别“滥用职权,打压异己”的指控
这是举报材料中分量较重的一部分,指控陈立言在推动改革过程中,利用常务副省长职权,对持不同意见或敢于反映问题的干部进行打击报复,枚举了几个干部被调离关键岗位或受到处分的例子。
复核小组没有简单听取一面之词。他们首先调取了所涉及几名干部的详细人事文档、历年考核记录以及其被调整岗位或受处分时的相关文档、会议纪要。
例如,其中一位被调离的发改委副主任,举报信称其因反对陈立言的“激进招商政策”而被贬。
复核小组查阅了当时省委组织部关于该干部调整的动议文档,发现调整原因是“根据工作需要,加强省属国企监管力量”,该干部被平级调动至一家大型省属国企任监事会主席。小组人员秘密走访了该干部曾经分管的处室,几位老同事私下反映,该干部工作勤恳,但思想确实偏于保守,在几次关于引进外资和推动创新基金的项目评审中,与其他领导意见分歧较大,有时会影响效率。其调离,更象是正常的工作调整和优化班子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某地级市的一位市长被处分,举报信称是因为该市长在一次座谈会上直言了陈立言推崇的某个科技项目在当地“水土不服”。复核小组调取了该区长的处分决定,发现其被处分的直接原因是其在另一个民生工程项目中监管不力,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并引发群众投诉,证据确凿,与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并无直接关联。小组还找到了当时座谈会的部分记录,显示陈立言在听取该市长意见后,并未当场批评,反而要求相关部门跟进研究。
调查第四组:深挖“纵容亲属经商,利用影响力牟利”
这是一条非常严重的指控,称陈立言的侄子利用其影响力,在汉东省承揽政府工程和获取商业机会。
复核小组对此高度重视。他们首先通过户籍系统锁定了陈立言几位主要侄子侄女的身份信息和工作单位。然后,运用大数据手段,将这些人的信息与全省范围内的政府招标采购平台、工商注册信息、重点企业股东名录等进行交叉比对。
耗时近两周的细致筛查后,结果却出人意料。陈立言的几位侄子侄女,有的在外省工作,是普通工薪阶层;有的在汉东省内,一个是中学教师,一个是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还有一个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型的gg设计工作室。
核查该工作室的工商登记和过往业务记录,发现其客户多为本地中小企业和一些文化机构,从未承接超过五十万以上的政府项目,且其业务范围与陈立言分管的领域毫无交集。
调查人员甚至以潜在客户的身份接触了这位开工作室的侄子,交谈中发现其为人低调,甚至刻意避免提及与陈立言的关系,对政府项目表示“门坎高,从未想过”。
调查第五组:应对“数字政绩,数据造假”的质疑
有材料质疑陈立言主导的经济改革数据存在水分,特别是gdp增速、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内核指标,指其为追求政绩而虚报。
这是最需要专业能力进行核实的领域。复核小组邀请了组内具备经济学和统计学背景的成员,并秘密咨询了不在汉东任职的几位国内知名经济学者。
他们并未直接使用汉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最终数据,而是调取了原始的基层统计报表、电力消耗数据、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记录、交通运输部门的货运量数据、以及人民银行汉东分行的信贷投放数据等可以进行交叉验证的基础资料。
通过创建模型,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他们发现,尽管可能存在个别指标在统计口径和汇总过程中的微小误差,但汉东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趋势是真实可靠的。
例如,工业用电量的增速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匹配;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增长幅度远高于传统产业;新增贷款中投向制造业和技术创新的比例显著提升。这些旁证都支撑了官方数据的可信度。一位被咨询的专家在匿名情况下表示:“从多方数据验证看,汉东省的经济结构转型效果是实实在在的,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很低,成本太高,且容易被交叉数据揭穿。”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专项复核小组将针对陈立言的主要举报线索逐一核实完毕,形成了厚厚一摞核查报告和证据附件。报告结论清淅:所核查的数十项具体指控中,绝大多数属于捕风捉影、主观臆断,或是对正常工作的歪曲解读,均查无实据;少数几项涉及工作方式方法的争议,也属于改革探索中的正常范畴,不构成违纪违法。
组长仔细审阅了全部复核报告,久久不语。他拿起笔,在报告扉页上郑重地批下一行字:
“经严格核查,陈立言同志经受住了考验。其锐意改革,担当作为,成绩突出,反映其问题线索多属不实之词。建议适时澄清,以正视听,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这行字,如同最终的判决,为这场针对改革者的风暴,画上了一个清淅的句号。
真相水落石出,蒙尘的金子,终现光华。巡视组的下一个动作,将牵动无数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