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议室。汉东省的常委成员悉数在座,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那份由陈立言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这份凝聚了课题组心血、被陈立言寄予厚望的方案,今天将迎来它的第一次大考。
沙瑞金主持会议,他环视一周,开门见山:“立言同志牵头搞的这份方案,想必大家都仔细看过了。中枢调研组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汉东的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光靠京州一枝独秀不行,必须全省一盘棋,激活内生动力。今天这个会,就是请大家畅所欲言,对这个方案进行充分讨论,统一思想,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路线。”
他首先看向陈立言:“立言同志,你是牵头人,你先谈谈。”
陈立言清了清嗓子,将方案的内核内容、政策考量以及预期目标,条理清淅地进行了解读。
他重点强调了“负面清单”对打破拢断、鼓励竞争的意义,“两支基金”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营商环境条例”对构建长期稳定预期的价值,以及“老工业基地焕新计划”对促进局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他的陈述逻辑严密,数据充实,充满了说服力。
“同志们,”陈立言最后总结道,“这份方案,不是闭门造车,是在大量调研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其内核,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充分施展,让政府的有形之手更加有效。
这可能会触动一些现有的利益格局,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改革就是要敢于啃硬骨头。
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步伐稳健,一定能开辟出汉东发展的新境界。”
陈立言讲完,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几位与陈立言关系比较近常委率先表态,对方案表示支持,认为这是汉东省应对新挑战、抢占新机遇的必然选择,思路清淅,措施有力。
然而,当轮到高育良发言时,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高育良扶了扶眼镜,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立言省长的方案,魄力很大,方向也很好。不过,我有个疑问。如此大力度的放宽准入,鼓励民营经济,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关键领域,如何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如何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可能带来的风险?舆论引导和思想统一工作,是否需要提前部署,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
他的发言,点出了许多保守派官员内心深处的担忧。
紧接着,一位素以稳健着称的统战部部长于华北也开口了,他更关注法治层面的“风险”:“营商环境立法,初衷是好的。但将‘无事不扰’这种行政理念直接写入法规,是否过于抽象,执行起来尺度如何把握?会不会束缚住基层执法人员的手脚,导致监管缺位?而且,创建政府承诺履行监督机制,这是把政府放在被告席上啊,会不会引发大量的行政诉讼,影响政府权威和效率?”
他的质疑,直指改革的内核难点——权力约束。
随后,组织部部长吴春林,虽然原则上支持改革,但也表达了的忧虑:“负面清单和基金支持,对新兴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好事,但我们那些老国企、大集体怎么办?‘老工业基地焕新计划’的省里配套资金,能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职工安置是最大的稳定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改革的效果没见到,社会矛盾先激化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角度各异,但都指向一个内核:风险、稳定、以及现有权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
会议室里仿佛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硝烟。支持者与质疑者之间,虽然言辞还算克制,但观点的碰撞已然十分激烈。
陈立言认真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面色平静,心中却波澜起伏。他预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会如此集中和尖锐。
这些质疑,并非全无道理,它们代表了改革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困境。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长河清了清嗓子。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作为汉东省的省长,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刘长河没有看稿子,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沙瑞金和陈立言身上:“方案我看了好几遍。”他顿了顿,语气干脆。
“我觉得,争论是好事,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比藏在心里强。但是,光争论不行,汉东等不起!”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什么风险?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看看岩台,看看那些老厂子,抱着旧皇历不放,等着国家输血,能等来未来吗?等来的只能是死路一条!市场准入放宽,可能会乱一阵子,但不让新的力量进来,市场就是一潭死水,哪来的活力?营商环境不好,企业家用脚投票,资本就会流向别处,我们汉东靠什么发展?”
他特别针对高育良的质疑:“法治环境不好,才是最大的不稳定!企业家今天怕政策变,明天怕被敲竹杠,他怎么敢投资?怎么敢创新?‘无事不扰’不是不管,是要依法管、智慧管。政府承诺了就要兑现,这是天经地义!怕当被告?只要你依法办事,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才是真正的权威!”
刘长河的发言,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铿锵有力,带着他特有的务实风格。
他没有纠缠于理论争论,而是从发展实践的紧迫性出发,有力地回击了主要的质疑观点。
他的表态,顿时让支持改革的声浪为之一振。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但气氛已然不同。
沙瑞金把握住这个时机,缓缓开口:“长河同志的话,虽然直接,但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改革,必然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怕风险就裹足不前。中央要求我们闯、要求我们试,就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容错空间。”
他总结道:“今天的讨论很好,很深入。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立言同志和课题组要认真研究,吸收合理的部分,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但是,”他语气陡然加重。
“改革的方向不能变,决心不能动摇。汉东省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条路。这一点,省委常委会必须首先统一思想!”
沙瑞金一锤定音,为这场充满硝烟的常委会画上了句号。
虽然没有当场表决,但改革的基调已经定下,最大的障碍在最高层的强力推动下,被暂时扫除。
散会后,陈立言与刘长河并肩走出会议室。
“省长,刚才多谢了。”陈立言诚恳地说。
刘 长河摆摆手,脸上没什么表情:“我不是为你,是为了汉东。方案是好方案,就得快刀斩乱麻。”
他停顿一下,看了一眼陈立言,“不过,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常委会定了调子,到了下面,执行起来又是千难万难。你好自为之。”
陈立言默默点头。
他知道,刘长河说的是实话。常委会的硝烟散去,但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回到办公室,看着那份被圈画了许多意见的方案稿,深吸一口气,拿起了笔。修改,细化,然后,真正地推向全省。这场战役,他已经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