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州的程度,表现出了一种与火箭提拔速度截然相反的、近乎过分的低调与谨慎。
他没有急于树立权威,更没有去动局里现有的人事布局和运行机制。
他的第一站,并非在局里发号施令,而是分别前往省公安厅、省政府,向分管政法工作的副省长、公安厅长祁同伟,以及他心目中认定的“明主”陈立言常务副省长,做了详尽而谦卑的工作汇报。
在祁同伟办公室,他姿态放得很低,表示自己经验不足,恳请老领导多多指点把关;在陈立言面前,他则着重阐述了自己对维护京州社会稳定、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思考,言辞恳切,完全是一副听从指挥、为民请命的姿态。
回到市公安局,他依然保持低调。大会小会上,他言必称“东来局长时期打下了良好基础”,对赵东来尚未正式离任前的一些既定工作安排,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都予以尊重和执行,甚至在公开场合,对赵东来依旧保持着下属对上级的礼节。
这种姿态,让许多原本准备看他如何“新官上任三把火”、甚至可能暗中抵触的干部,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觉得这位新局长似乎过于“温良恭俭让”,甚至有人私下揣测,他是不是背后根基不稳,所以不敢有大动作。
他的工作重心,似乎全部放在了“务虚”和“走访”上。他反复强调社会面管控和治安巡逻的重要性,要求将警力最大限度下沉到街面,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他自己则轻车简从,多次前往医院探望仍在康复中的周大勇,深入柳村,坐在周老爷子家的炕头上,倾听村民的诉求和担忧,现场指示辖区派出所要切实解决好村民反映的实际困难。这些举动,通过内部信息和某种程度的舆论引导,为他赢得了一些“接地气”、“务实”的口碑。
他仿佛完全沉浸在这些具体事务中,对于局内权力的更迭、派系的纷争,似乎毫无兴趣,给人一种“只求安稳过渡,不求建功立业”的错觉。就连尚未正式离任、在省厅坐冷板凳的赵东来,听到这些汇报后,紧绷的心弦也略微放松,觉得程度或许只是个懂得感恩、守成有馀的干部,之前的担忧有些多馀。
然而,这一切的平静与低调,都在省委组织部的正式调令下达,祁同伟副省长亲自陪同程度,在市公安局全体干部大会上宣布任命的那一刻,被彻底打破。当像征着权力合法性的红头文档和祁同伟威严的声音回荡在会场时,程度微微垂下的眼帘抬起,眼神中那抹蛰伏已久的锐利,终于毫无保留地闪现出来。
脚跟彻底站稳的瞬间,便是利剑出鞘之时。
任命大会结束后不到半天,程度便以雷厉风行的速度,连续召开了局党委会和重点工作部署会。会议上的他,与之前判若两人,语气果断,目光如炬,再无半分之前的谦抑。
他毫不客气地直接推翻了赵东来时期主导的几项内核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方案,特别是那些侧重于表面文章、或者与陈立言省长倡导的“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战略结合不够紧密的举措。
“同志们,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必须与时俱进!”程度的声音铿锵有力,“赵东来同志过去的一些做法,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现在,省委省政府对京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公安机关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他明确提出,未来京州市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两点:
第一,全力保障京州社会大局稳定,为产业转型升级扫清障碍。范、坚决打击因经济转型、企业关停并转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任何企图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敲诈勒索合法企业的行为,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第二,将打击经济犯罪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要组建专业化的经侦尖兵队伍,重点瞄准金融诈骗、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涉税犯罪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营商环境的犯罪行为。他强调:“这不仅是公安业务,更是政治任务!我们要用雷霆手段,为陈立言省长倡导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清朗、安全、可靠的经济环境!”
这番讲话,旗帜鲜明地将市公安局的工作轴心,完全并轨到了陈立言的政治路在线。之前所有观望、疑惑的人此刻都彻底明白,程度的低调不是无能,而是可怕的隐忍;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守成,而是要按照他和他背后“明主”的蓝图,对京州警界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造。
程度一旦亮明旗帜,动作便如疾风骤雨,毫不拖泥带水。他深知,在公安系统这样的强力部门,权威并非仅仅来自上级任命,更需要通过精准的指挥和实际的战果来确立。
他烧起的“第一把火”,便直指赵东来时期遗留的一块“硬骨头”——几起久拖未决、涉及京州城市银行与部分企业纠缠不清的经济案件。
这些案件要么取证困难,要么阻力巨大,在赵东来任上一直被以“谨慎处理”、“证据不足”为由搁置。
程度亲自点将,从经侦、刑侦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明确限时侦办,并要求直接向他汇报进度。他甚至在局党委会上放出狠话:“不管涉及到谁,背景多硬,只要证据确凿,一律依法严办!天塌下来,有我程度顶着!” 这股一往无前的气势,瞬间震慑了局内一些还在观望甚至阳奉阴违的中层干部。
“第二把火”,他烧向了内部管理和纪律作风。他大力推行陈立言在省政府强调的“精细化管理和效能提升”,要求各支队、分局上报的简报、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对工作中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现象公开批评,甚至调整了几个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同时,他极力倡导“服务发展”的理念,要求各窗口单位、基层派出所转变观念,对待合法企业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到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服务中。这套“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组合拳,迅速提升了市局整体的运转效率和对外形象。
“第三把火”,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人事上的精准调整。他没有进行大规模清洗,那样容易引发动荡,也显得过于急切。而是采取“重点突破、逐步渗透”的策略。他将之前在自己蛰伏期间,主动靠拢、表现出较强执行力和业务能力的几名年轻干部,提拔到经侦、治安等重要部门的副职或关键岗位上。同时,将个别被认为是赵东来“铁杆”、且对新政明显抵触的干部,明升暗降,调离实权岗位。这些调整幅度不大,但指向性极其明确,让所有人都看清了“顺者昌”的现实,也给了那些愿意跟着新路线走的人清淅的上升信道。
在做这一切的同时,程度丝毫没有放松与上层和基层的联系。他定期向祁同伟,尤其是陈立言汇报京州的治安状况和他推行新政的进展与困难,言辞间充满了对两位领导指示的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陈立言对程度这种既能深刻理解自己战略意图,又能以强硬手腕在复杂局面中打开局面的能力,颇为赞赏,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流露出对程度“敢担当、能干事”的肯定。这无疑又进一步巩固了程度的地位。
而在基层,他看望周老爷子、走访柳村的行为变成了常态化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
他不仅关心周大勇的康复,还切实推动解决了柳村在道路交通、夜间照明等方面的一些实际困难,甚至指示辖区派出所与村里创建联防联控机制。这些举措,经过有意无意的宣传,逐渐为他塑造了一个“既讲原则,又重感情”、“心系百姓”的正面形象,有效地对冲了他在局内推行强硬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观感。
短短数月,程度便以惊人的速度,在京州市公安局内部树立了说一不二的权威,并将整个公安系统的工作重心,牢牢地绑定在了陈立言规划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战车上。他的深耕细作,不仅是为了巩固权力,更象是在精心培育一片沃土,只为在“明主”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