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穿越人民名义,我是汉东二把手 > 第129章 汉东省要超岭南省

第129章 汉东省要超岭南省

陈立言对光明峰项目的调研,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面,在京州市,特别是在光明区官场激起了层层涟漪。

调研结束的当晚,孙连成在开发区内部紧急召开了会议。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都说说吧,常务今天的话,都听明白了吗?”孙连成掐灭了手中的烟头,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晦暗。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没人敢先开口。谁都知道,省长今天几乎是全盘否定了光明峰这几年引以为傲的“成绩”。

“孙书记,”最终还是光明区区长、光明峰项目副总指挥硬着头皮开了口、

“常务的指示当然要坚决执行。不过,咱们光明峰招商引资和大方向是京州市委市政府定的调,就是这样。”

“当初为了快速集聚人气、拉动gdp,引进的企业确实层次不高。现在要一下子提高门坎,恐怕……恐怕现有的招商指标完不成,而且很多在谈的项目也得黄掉。达康书记那边也不好交代啊。”

“是啊,孙书记,”招商局局长接过话头,一脸苦相。

“真正有技术、有品牌的大企业,哪个地方不抢破头?人家凭什么来我们这儿?咱们的优势,说到底还是土地和政策。如果严格按照省里可能的新标准,咱们的优势就没了。”

“关键是考核!”另一个常委副区长敲了敲桌子,“市里、省里,年底看的是什么?还是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这些硬指标!咱们要是把这些企业都挡在外面,数据立马就得掉下来,到时候怎么跟京州市委交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内核意思只有一个:陈省长的想法很好,但不符合基层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影响自身的“政绩”。

孙连成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何尝不知道这些?光明峰项目是李达康主政光明区以来最亮眼的“名片”,靠着这些“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光明区的gdp增速连续几年在全市名列前茅,这也是李达康更进一步的重要资本。陈立言一句话就要推翻重来,我怕李达康直接反扑,他又属于陈立言派系,他打抵触陈李两人开战。

但抵触归抵触,省长的指示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反对。

良久,孙连成清了清嗓子,会议室安静下来。

“省长的指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领会。”他官腔十足地定了调子,“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话锋一转:“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们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区情实际。我的意见是,一方面,对外宣传上,要紧跟省里的调子,强调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

他看着手下疑惑的眼神,解释道:“对于真正好的、符合新标准的大项目、好项目,我们当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

“但同时,对于那些能够快速贡献gdp和税收的、符合现行环保和安全标准的传统项目,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该引进的还是要引进。毕竟,发展是硬道理嘛!”

“但是,这个引进我们需要提前和他们说好,省里政策变了,他们就要配合市区做搬迁,我明天去和省里、市里汇报,在市郊区靠近岩台局域方向在建设一个市一级开发区,后续让他们逐步把工厂搬迁到开发区里面,把办公、总部留在光明峰。”

他最后强调:“总之,要把握好度。既要响应省里号召,也不能自乱阵脚,影响了全区的发展大局和稳定。具体怎么做,你们各部门自己琢磨,拿出细化方案来。”

这个会开完,开发区的大小干部心里都有了底:孙书记的意思是,面上要过得去,但里子,还得按原来的路子来。所谓的“重新定位”和“严格准入”,不能沦为一句口号,但是也不能直接一刀切,到时候市委追起来,神仙打架,他们都要遭殃。

就在孙连成召开内部会议的同时,陈立言也在省政府自己的办公室里,与邓一川和发改委主任李林密谈。

“省长,看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李林推了推眼镜,神色严肃,“光明峰项目的问题,绝非个例。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全省一百多个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至少有三分之一存在类似的‘虚胖’现象,产业同质化、低端化竞争非常普遍。”

陈立言站在窗前,看着省城的万家灯火,沉声道:“积弊已深啊。不仅仅是开发区的问题,更是我们整个发展理念、考核体系的问题。很多干部的思想,还停留在‘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阶段。”

“这也让岭南省一直压着我们一头,他们其实发展还没我们均匀,但是我们高、尖、端和产业密集程度没有他们做的好,我们人均是高,但是我们站住好位置,临海、临魔都、临浙还有徽省劳动力,我们怎么还能做万年老二呢?”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所以,这次的摸底评估和行动计划,一定要动真格,要打到七寸上。李主任,摸底工作要深入细致,不要只看报表,要多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真实声音,看看他们到底面临哪些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行动计划更不能是空中楼阁,要针对我们汉东省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才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抓手。”

“明白。”李林点头,“我们初步考虑,行动计划可以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来做文章,聚焦几个我们有基础、有潜力的重点产业,比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集中政策资源进行扶持。同时,要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思路是对的。”陈立言表示认可,“但要特别注意政策配套。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光靠行政命令,更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在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打出组合拳。”

他看向邓一川:“一川,你协助李主任,尽快把工作方案拿出来。要注意收集各地的反应,尤其是像京州、光明区这样的重点地区。我估计,阻力不会小。”

邓一川郑重地点头:“好的,省长。我会密切关注。”

陈立言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文档,又放下,语气带着一丝沉重:“改革,说到底是一场利益的调整。我们会触动很多人的‘奶酪’,包括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既得利益。这场硬仗,不好打啊。

几天后,京州市委书记办公室。

市委书记李达康看孙连成报送过来的、关于贯彻落实陈省长调研指示精神的情况报告,眉头微皱。

报告写得四平八稳,表示要如何如何学习领会,如何如何制定新标准,如何如何谋划转型升级,但通篇看下来,具体的、有实质内容的举措并不多,更象是一篇应付差事的官样文章。

他放下报告,揉了揉眉心。陈立言在光明峰的讲话,他当天就知道了详细内容。他认同陈立言关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汉东省、京州市确实不能再走老路了。但作为市委书记,他需要考虑得更多、更现实。

京州作为省会,发展压力巨大。周边兄弟市的发展势头很猛,省里每年的考核指标压得人喘不过气。如果完全按照陈立言的新标准,短期内京州的经济数据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对他这个市委书记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风险。

而且,下面区县的想法,他也能猜到七八分;就连他自己也想借着光明峰项目快速出成绩”。孙连成这样的干部,能力有,但有时候心思太“活络”,更看重短期的、看得见的政绩。让他们立刻转变思路,难度很大。

“看来,得找个时间和陈省长深入沟通一次了。”李达康暗自思忖,“既要表明市里支持改革的态度,也要把实际困难摆出来,争取省里在政策过渡期、考核指标上给予一定的缓冲空间和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