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穿越人民名义,我是汉东二把手 > 第116章 老师上访

第116章 老师上访

祁同伟主持的“利剑行动”阶段性总结及纵深推进部署会,在省公安厅指挥中心会议室召开。与会者除了省厅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各市州公安局一把手外,还邀请了省政法委、省纪委相关部门的同志列席。

会议室气氛严肃,大屏幕上展示着“利剑行动”开展以来的各项数据图表。祁同伟身着警服,肩上的副总监警衔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面容冷峻,目光扫过全场,不怒自威。

“同志们,‘利剑行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政法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祁同伟的声音沉稳有力,“内部,我们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马,队伍风气为之一新;外部,我们打掉了一批盘踞多年的黑恶势力,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这些成绩,值得肯定!”

话锋一转,他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滋生腐败的土壤尚未完全铲除,黑恶势力潜藏的经济基础、关系网络还没有被彻底摧毁,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利剑行动’绝不能搞成一阵风!”

他提高了音量,斩钉截铁地宣布:“从今天起,‘利剑行动’正式转入常态化推进阶段!要将行动中行之有效的打击模式、核查机制、协作方式固化下来,融入日常警务工作。省厅将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将扫黑除恶、清除内鬼的成效,纳入各地市年度绩效考核的内核内容,创建长效责任机制!”

他具体部署了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创建涉黑涉恶线索定期摸排和快速核查机制,确保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完善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同办案机制,对政法干警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三是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我们要让‘利剑’始终高悬,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让队伍中的蛀虫无所遁形!确保汉东政法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祁同伟的结束语铿锵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

就在祁同伟强力推动“利剑行动”常态化的同时,陈立言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神色凝重的汇报者。

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信访局局长王怀明。

“省长,有件非常紧急、影响极其恶劣的事情,必须向您直接汇报。”王怀明将一份厚厚的信访材料放在陈立言面前,语气沉重。

“什么事?你说。”陈立言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说。

“是岩台市太子县的问题。”王怀明深吸一口气,“我们连续接到多起实名举报和集体上访,反映太子县拖欠教师工资,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的老师,有的已经被拖欠了大半年,甚至有一年多没领到工资的!很多老师实在受不了,已经跑了,山区教育濒临崩溃!”

陈立言的眉头瞬间拧紧:“拖欠教师工资?大半年?一年?财政再困难,也不能拖欠教师工资!这是底线!”

王怀明苦笑道:“问题就在于,太子县一边喊财政紧张,没钱发工资,一边却有钱花几千万新建政府办公大楼,有钱给领导班子换一批新的公务用车!群众反映极其强烈,说他们是‘穷庙富方丈’!”

“混帐!”陈立言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盖都跳了起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们倒好,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先把自己的衙门修得富丽堂皇!教师工资都敢拖欠,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他强压怒火,追问道:“还有没有其他问题?教师上访有没有受到不公正对待?”

王怀明尤豫了一下,还是如实汇报:“有……而且很严重。据反映,有老师因为上访反映拖欠工资问题,被当地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威胁、恐吓,甚至有一位老师被打伤住进了医院。报警后,当地派出所处理不力,不了了之,医疗费还得老师自己承担。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太子县教育系统存在严重的编制腐败问题,偏远山区老师几乎都没有正式编制,全靠地方财政临时拨款,时有时无。而有编制的名额,大量集中在县城几所重点学校,甚至部分后勤人员都占着编制。更恶劣的是,据说……据说想解决编制,明码标价18万一个!想从山区调出来,也要8万块钱!”

“无法无天!简直是无法无天!”陈立言气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色铁青。

他没想到,在汉东省,在他大力推行整顿和改革的时候,下面竟然还有如此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拖欠工资,还涉及黑恶势力、基层腐败、教育不公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他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如刀:“这件事必须彻查!立刻通知分管教育、财政的副省长,还有省纪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的主要负责同志,下午就开会!

成立省政府专项工作组,我亲自担任组长,立即奔赴岩台市,进驻太子县!我倒要看看,这个太子县,到底是谁的天下!”

陈立言的震怒如同风暴,迅速传遍省政府相关系统。

下午的紧急会议上,没有人敢为太子县说情,所有人都被调查到的情况震惊了。

一支由省纪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精干力量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迅速成立,携带尚方宝剑,直奔岩台市而去。

工作组抵达岩台后,没有惊动当地政府,直接下沉到太子县,特别是那些反映问题最强烈的偏远山区学校。

调研发现的情况,比信访反映的还要触目惊心。

在海拔近千米的云雾山小学,唯一的砖瓦房教室墙体开裂,桌椅破旧不堪。

全校只剩下一位年近五十、头发花白的王校长和两名临时代课的老师坚守,负责着二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王校长已经十四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另外两名代课老师更是时有时无,最近半年分文未见。

“没办法,看着娃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不忍心走啊。”王校长搓着粗糙的手,眼中满是无奈和辛酸,“我们也去县里问过,每次都说财政困难,让我们克服一下。可这……这怎么克服?”

工作组人员问起编制问题,王校长叹了口气:“我们这山沟沟,谁愿意来?有编制的都想办法调去县城了。

我在这干了三十年,还是民办转正的,算是有了编制,但工资都发不下来,这编制有啥用?听说现在想弄个编制,得花大价钱……”

在另一所山区教程点,工作组找到了一位曾因上访被打的老师。他撩起衣服,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淤青。“我就是去县教育局问问工资的事,回来路上就被几个人堵住打了,警告我别再瞎嚷嚷。报警?呵,派出所来了人,登记了一下就没下文了。医药费花了好几千,都是借的。”

工作组还暗中走访调查,证实了“编制明码标价”的传闻。通过特定中间人,花费18万元确实可以“操作”一个教师编制,而花费8万元则可以将人员从艰苦的偏远山区调动到条件较好的乡镇甚至县城学校。这些交易隐秘地进行着,吞噬着本就不宽裕的教育经费,寒了无数基层教师的心。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子县县委、县政府崭新的办公大楼,气派非凡,与周围破旧的民居形成巨大反差。县政府大院里停放着不少崭新的公务用车,牌号都是连号的。

调研组的初步报告以密件形式火速传回省城,摆在了陈立言的案头。

陈立言看着报告上一桩桩、一件件铁一般的事实,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拿起红色的保密电话,直接接通了专项工作组组长的手机,只说了两句话:

“第一,控制所有涉嫌违纪违法的关键人员,包括教育、财政、组织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涉嫌暴力打压上访教师的社会人员,一个不许漏网!第二,通知省纪委、省公安厅,准备联合办案,深挖背后的保护伞和腐败链条!这件事,必须给全省教师、给汉东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放下电话,陈立言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繁华的都市,心中却感到一阵刺痛。政务服务中心的便捷,“利剑行动”的成效,与太子县暴露出的基层溃烂相比,显得如此讽刺。他知道,汉东的改革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也需要抽丝剥茧的耐心。太子县,将成为他治理汉东的又一个关键战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