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大唐枭商 > 第52章 ·辨炔

第52章 ·辨炔

苏千誉本欲从大东家处要得说法后,邀户部度支使一叙。

但看到闷仓房内的情形,她决定先去找顾非真。

为节约时间,她直奔县衙。

恰巧顾非真已从藏香楼回来,正在问询几个接触过死者的人。

二人当即见面。

“别急。慢慢说。”顾非真带苏千誉至二堂,倒了杯茶水递与。

苏千誉摆摆手,表示不渴,缓歇口气,道:

“我怀疑三个劫匪的目标,是长盛钱庄闷仓房,天字二十三号柜内的信函。

您应该进过闷仓坊。

但您去时,被劫掳之物尚未返还,柜子里的东西全被翻了出来,或烧毁,或乱七八糟的堆在地上,没有及时清理。”

顾非真点头,道:“我观察过,无可用线索。”

苏千誉浅笑道:

“那是您在的时间不巧。

差役带回失物,钱庄的人重新整理后,我对比了房内的火烧方位与痕迹,以及损坏、残留的财物,发现劫匪抛物的方式,几乎在柜子附近,没有合在一处。

因后续救火及时,真正被烧毁的东西不到半数。

应是劫匪离开时,在靠近门的位置,匆匆一把火。

天字号离门最远,被扔出的财物,距离火源最远,东西无任何损毁。

反观正对门、距火源较近的玄字号柜,尚有几匹易燃的锦缎,只少许残破。

我认为,二十三号柜内的信函,很难飘到火势最旺的地方,不可能烧的精准又干净,一定是被劫匪带走但劫匪已死,未销赃,信函不是什么值钱货,去何处了呢?极可能”

“被廖老大拿走。”二人异口同声。

顾非真少见的提出不解,疑惑的看着苏千誉,道:

“不知信函内写的什么?让廖老大不惜杀人冒险。他是钱庄的副东家,想看柜子里的物件轻而易举。虽违背与主顾们签订的保密原则,但私下里动手并非不可。

信函拆开后,找个工匠,用精巧些的手法再将其粘合,何必大动干戈。

他会想不到?”

“他肯定能想到。”苏千誉歪头琢磨瞬时,冷冷一哂,道:

“我看,他是怕二十三号柜子的主顾知道,怕其他人知道。

或许,钱庄内、外,另有他人在意、关注这个柜子。廖老大不想被发现,又想借机除掉三个劫匪,便来了个一箭双雕。

廖老大定有下一步动作。只是不知,是否与白马寺那一队河工所为之事有关。”

“我会让不良人暗中盯紧廖老大。”顾非真将一盘点心送到苏千誉手边,古井无波的双眼,泛起一点柔和光色,“辛苦了。询问未完,我无法送你回去。让差役或不良人”

苏千誉抬手一摆,笑道:

“别。打住。官家的人可不能用来给我办私事、当护卫。

大东家与钱庄近日的盯梢,还望您一定不要用县衙的人,不良人也不要。

不是不信任,而是脸熟。

开柜坊、钱庄的人,皆与衙门的官吏走得近。

我怕他们觉察。

老宅的案子进展顺利吗?”

顾非真深沉道:

“我会亲自挑选通玄院的异士。

廖老二尸体抬回衙门后,我们做了补充试验。他的呕吐物可在暗处发出淡淡的光,确实是白磷燃烧中毒致死。

证人来了八位,有一人较为可疑,虚实有待考察。

藏香楼的查问有点收获。

我们赶去时,廖老二留宿的红倌人屋子,还未打扫。

我搜查时,发现槛窗上粘了少许碎泥。根据人爬窗时四肢行动特点,分别在靠窗的书案、琉璃柜、窗棱上提取出几个指纹,与廖老二、红倌人,及藏香楼内其他人均不同。

半刻前,县尉已拿着三名劫匪,其他证人的指纹前往比对。

廖老二除了四肢折断,他处无致晕打击伤,应是迷药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何红倌人起的晚,人离开也无察觉。

红倌人没有与廖老二提前约好,完全是廖老二一时兴起找了她,因此应不是帮凶。”

苏千誉有些惊奇,一双眸子眨着求知的光,“提取指纹?如何操作?”

顾非真耐心解释道:

“较为麻烦。指纹附着的东西不同,方法不同。

磁粉、粉末适用于金器、琉璃、瓷器等物品。

另有蒸馏获得更纯的酒;将盐添加水中,加热搅拌,蒸出紫药;再用一点油脂,三者混合后,涂抹于大碗中,倒扣在书文、纸张上,辅以高热烘烤。

每个人的手指上,皆有油脂、汗水。

用手指在各种物品上按压会留下痕迹,只不过人的眼力看不出。

碗壁上的紫药,受热时会变成蒸汽,能将油脂、汗水等手指物渍,变成棕色指纹印迹,从而显现。”“想不到这般复杂。”苏千誉感叹,转念一想,道:

“红倌人的卧房均在二楼。

从窗口上下搬运廖老二,需要有点功夫的人吧,至少身手敏捷,懂得及时躲避金吾卫。

不然,去往老宅的路上很容易被发现。若是三名劫匪所为,要即刻拘捕廖老大吗?”

顾非真眯了眯眼,斟酌须臾,道:

“死无对证,缺少有力的直接证据,廖老大不会承认自己为主谋。

不如再等等。而且我总觉得,老宅鬼杀人另有内情,要慎之。”

苏千誉见顾非真已有打算,道:

“有您督查,悬案必破。

我有要事在身,先行告辞。”

顾非真陪送至衙门大门,盯着行走在落日下的苏千誉,眉眼间的温柔,一点点淡去。

最终,他带着漫漫的落寞转身,将盈盈馀晖,与热闹长街,一同关在了门之外。

被召集的证人,皆在大堂等侯,或百无聊赖的抖腿发呆;

或东张西望略显不耐;

或风木含悲,茕茕独立;

或目红咳痹,愁潘病沉。

见顾非真回来,所有人皆增正色,目光注视,恭谨等侯。

八个证人的交代,与对照案卷的第一次口供并无差别。

但顾非真的目的不止于此,这些不过是前戏。

他巡视众人片刻,与县令耳语几句,叫来两名差役,再次密语交谈。

四人不时看向证人。

任谁被当面指指点点的议论,皆心中难安。

证人们迷茫而无措,面面相觑。

须臾,顾非真对排在最左侧,年过半百的妇人道:“你得了什么病,多久了?”

“回官家的话,是喘症。有些年头了。”

老妇人是第一名死者牙婆,生前接触的最后关键人。

她的儿子去世,儿媳跟别人跑了,欲卖自己的小孙女换钱治病。

牙婆前往其家中交易,后带着小孙女离开后,消失于返回途中。

意外的是,小孙女没有受伤,或被掳走,而是不知被谁,送还老妇人住处。

送还时,小孙女处于昏迷状态。

牙婆的儿子,一度怀疑是老妇人自导自演,拿到钱再抢回孙女,但经查证,非也。

用县尉的话讲,这位凶手有点良心但不多。

顾非真则嗅到了一点微妙关联:

若纯粹的穷凶极恶、滥杀无辜者,根本不会关注小孙女如何,不将人一起杀死,或干点有为违纲常伦理的罪行,已谢天谢地,送还几乎不可能。

连环作案的凶手,大多自有一套成因,与行事理论,天性残暴,好杀戮者极少。

所以,他怀疑,凶手非视人命如草芥之辈,行凶目的,可能与人奴买卖有关。

小孙女的遭遇,激起凶手不愉快的回忆,产生了同病相怜,或恻隐救赎之心。

“你呢?”顾非真看向左数第五人,一个卖各种驱鬼降魔器具的店主。

第二名死者窦家大郎,死前曾在店主这里,买了许多符篆、桃木剑、糯米等物件。

窦家大郎是出了名的喜欢志怪传说、野外冒险,对走遍荒山古刹、废宅枯洞,乐此不疲。

他听说廖家老宅人去楼空的来龙去脉后,毅然决定夜半探访。

身边的帮闲,担心窦家大郎的安危,欲一起去,反被一口回绝。

结果,扬言遇鬼杀鬼,遇妖斩妖的窦家大郎,自己成了死鬼。

“乳蛾。前日发病。我真的没杀人。”店主吃力的开口,嗓子发不出声,只能靠手写。

顾非真的视线移向窦家大郎的帮闲。

帮闲是一个气质纨绔,年不过三十的男子,专门靠陪伴高门贵胄、富商大贾消遣生活,获得报酬,这种人也叫做清客。

他们通常有点文才或技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游玩、宴饮、观赏戏曲等,出入相随,极为近密。此人,于四月前,添加窦大公子的帮闲队伍,因极会讲各种传奇故事,对玄学之论颇有谈资,一跃成为头号跟宠。

帮闲与窦大郎君嗅味相投的走南闯北,立誓为减少大唐鬼怪,做出一份贡献。

结果,搬石头砸自己脚,被“鬼”给了颜色瞧瞧。

“我乃喉痹,四季交替格外严重,反反复复近两月了。”帮闲皱着眉,声音低哑,面露痛苦,好似一字一句如刀割喉。

顾非真盯着帮闲,面无表情道:

“不止。你的左手多处红肿、溃烂,一定很疼。

面部略显浮肿,白睛暴发成片昏黄,伴有红赤,溢血呈点,想必此刻你正头额俱痛,眼沙涩,畏光流泪,或哆清稀,渐生翳障蔽盖瞳入,实属外邪入体,病得不轻。

看过医师了吧?

是否诊断为肝脏受损、湿疮、天行赤眼同发之症。”

帮闲连连点头,一副官家真乃博学也的崇拜之色,道:

“正是。医生说这些病症夏秋季节多发,很难痊愈。

浮肿,小的并无察觉。

眼睛,实在不知因何而起,备受苦恼,总不见好转。”

顾非真冷冷一哂,“何为天行赤眼,你知道吗?医生对你讲解过吗?”

帮闲一愣,局促笑笑,道:

“不就是眼睛里的毛病吗?医师没多说什么,说了我也不懂,只开了方子,让我按时吃。”“此病常累及双眼,胞睑红肿,黑睛可见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能快速起邻里相传,继而广泛流行。”

顾非真说到此处,顿了顿,凝视着紧抿下唇,脸色微变的帮闲,续道:

“我看与你接触者,如窦大公子等,无一患此症,且你目无星翳,二无耳颌变化,显然不是天行赤目。哪家的医馆,哪个医师给你下的论断?

按律法,凡错诊流行传染疾病必受责罚。”

县令一本正经的接道:

“没错。说,是哪一家啊。本官要问责。我看他们是想退出医行,关门大吉了。”

“啊?”帮闲错愕的叹了一声,吭吭哧哧的懊恼道:

“我本欲前往医馆,但出门时,遇到个游方郎中。其主动攀谈,见地不凡。我信以为真,让他治疔。想不到竞被骗了,难怪一直不见好。我”

县令打断:

“胡扯。郎中、医师等级分明,你分不清?刚才顾掌院问你的是医师,不是郎中。”

帮闲苦笑道:

“那郎中说自己曾经是名噪一时的镇馆医师,后遭同行陷害,只得背井离乡,游走他方。”县令哑然。

顾非真走至帮闲身前站定,不怒自威,道:

“湿疮主内异,引发肌肤出现红斑、瘙痒、水泡、渗液等多形表面受损,少有痛感。

溃疡则多由外伤、感染或其他重病导致的肌肤病变,伴随疼痛、坏死,皮表出现缺损、凹陷,边缘清淅红肿。

你手上的患处显而易见,是后者,应该是被什么东西灼烧,或触碰了某种毒物所致。你回想一下,有吗?”

帮闲翻翻眼皮,壑然开朗道:

“确实有过。三日前,我与窦公子去城外的山上。夜探荒庙中途,窦公子说听见鬼哭,还对他说要带他走。

他吓得抛出各路法器,魔怔的挥舞火把,不小心点燃了杂草和布帘,险些烧到自己。

我拖着他离开时被烧伤。不过,湿疮在火烧前已发作。许是伤口叠加,才不好分辨。”

顾非真再问:“当时,窦公子可有被烧伤?你与窦公子向来同行,为何这一次让他单独前往?”帮闲无奈哀叹道:

“没有。我一直坚决反对去廖家老宅。这和荒诞故事里捕风捉影的地方不一样。

窦大公子偏不听,说死了人才有意思,证明真有鬼。

我是帮闲,跟着他赚钱糊口,不是死忠奴隶。我不想沾晦气,就装病在外面,租住屋子里等。过了丑时,他迟迟不回,我怕真出事,窦家怪到我头上,才翻墙进去找。后来的情形,此前已讲过了。县令啼笑皆非的看向顾非真,“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顾非真走近帮闲,道:“解开右手包扎的裹帘。”

帮闲缩了缩右手,尤豫着商量道:

“右手伤口较深,昨日换药时,脓疮、皮肉、粘黏到一起,撕扯起来怪疼的,也污了各位官家的眼。还是算了”

县令背着手,颐指气使道:“无妨。我们不怕。你怕,我让人帮你。”

帮闲无语,只得照做。

裹帘拆下,整只手大半溃烂。

顾非真抓住帮闲的右腕,举在半空,道:

“疮伤呈棕褐、酱紫色。

焦黑的几处必须切掉,刮骨疗伤,否则不仅手难保,你整个人都难以痊愈。”

县令咋舌,“这么严重?”

“普通烧伤不至于此。

从伤痕与形色看,他是毒烧,极易融于皮肉的剧毒,致使伤口难以愈合。

若处理不当或反复灼烧,会不断扩大,深入血脉骨髓。

有无湿疮不重要。但一个废弃许久的破庙,哪来的易燃剧毒?

你既知烧伤,不知火中有毒吗?

你既知敷药,敷的什么药?

是那郎中开的方子吗?取来我看。”

帮闲被顾非真的解释与四连反问的有些发懵,怔忪须臾,方低低开口:

“我想起来了。荒庙中,窦公子慌乱之下,将带着的硫磺全泼洒出去,火势瞬时高涨,我正巧那时被灼伤。

窦公子每次探险都会带着硫磺。他认为硫磺刚猛。鬼很怕硫磺。”

顾非真眼中浮起一抹兴味,道:

“市面上,能安全拿到的有毒易燃物种类很少,硫磺的确算一个。你说的有理有据。你是个聪明人。很多凶手被投石问路审问,往往会前言不搭后语,无法自圆其说。你比他们应对的更机敏镇定。但你忽视了添加不同毒物的火烧,伤口变化皆有不同。

硫磺烧伤皮肉后,不重则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内含胶冻的黄色,或淡红色血浆。去除水疱腐皮,可见创面潮红或红白相间,触之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有痛感,可见细脉,或颗粒形血网,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红色小点。

重伤为焦,可深达骨骼、脏腑,皮肤坏死、脱水后成焦痂,创面蜡白或焦黄炭化,硬干如皮革,触之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血网,两三日内逐渐显露。

因硫磺自有的药性,不论治疔与否皆会这般。

而你的伤处,截然不同,更近似磷烧伤。

白磷非随处可见的天生之物,正规门店不许随意买卖。

它的制作方法有两种。

一采集燧石打碎,于水中搅拌观察,缓慢捞取。

二不断焚化蒸煮,再冷冻凝结,对工具与防护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磷毒外泄,反被伤害。你是哪一种?或是黑市交易所得?

再者,火势猛烈,为何窦公子毫发无伤,你别处无伤?”

县令紧跟道:“是啊。难不成你一双手护两人?将当时的情景说清楚,否则本官唯你是问。”帮闲一改方才松弛,脸上涌出一抹怨怒,道:

“我听明白了。官家是想将让我做替罪羊。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顾非真自信道:“我可以用猪皮与其他活物证实所言非虚。我可以证有,你能证无吗?”

旁人仗马寒蝉,不敢吭声。

帮闲如东风吹马耳,别过头,不屑回应。

“你尽管闭嘴。不防碍本官先将你收押。”县令向差役们一挥手,坐回案台,手执惊堂木一敲,对帮闲撑眉怒眼道:

“此案恶劣,百姓徨恐。

帮闲与凶手虐杀时,所用毒物白磷,有莫大关系,面对询问言辞闪铄,不予配合,嫌疑最大。即刻起,关入大牢,听候发落。”

帮闲被差役拘走。堂上众人皆松了口气。

县令对顾非真拱手作揖,欲言感谢。

顾非真摇摇头,道:

“证据不足。不准随意定罪。

白磷危险,难以随意露暴于外,一般有两种保存方式。

少量存放于盛有冷水的铜罐或琉璃瓶中,有水的复盖,隔绝空气,防止溢出,自燃;

不常用的白磷,可以贮存于封口严密的铜罐、琉璃中,埋入沙地深处。

所以,在对黑市、帮闲住所,与去过之处搜查时,要格外留意泥土之下,与有水的地方。

从帮闲双手的烧伤情状看,不排除他偷制白磷的可能,人多处不便制取,郊外空旷荒僻的屋子,你们不要遗漏,记得做好防护。

同时,查访帮闲亲朋有哪些人,近一年内是否做过,或遇到让他性情、行为变化的事,以及近四月接触过何人,着重比对与死者相关的人。

另外,帮闲与廖老大亡妻有无交集,要仔细盘查。

死者之间看不到任何关联,往往是最大的关联。

死一两人,会让人想到是有明确目的的情、财、仇杀。

死三个或更多,会引导人向疯魔滥杀处想。

或许帮闲在隐瞒什么,是我们没发现其中的关节。”

县令抚须,道:

“或许,他与廖老大的亡妻有染,见自己心爱之人遭受虐待自杀,怒而报复。”

顾非真不以为然,道:

“那他最该杀的是廖老大。

为何杀了三人还不见廖老大有一丝一毫的损伤?

他有混肴他人视听,打乱查案的头脑,定会顾虑到过多杀戮无辜,会带来更大的暴露风险,阻碍他达成目的。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