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92章 幕府使团

第492章 幕府使团

幕府派出的使节团,跟着徐铭钰一同来到鹿儿岛。

出任使团主使的,正是负责出主意的松平信明,他同样也是已经辞职多年的大老(相当于内阁首辅)松平定信的兄弟。

对于德川家齐而言,松平定信是宽政改革失败的罪魁祸首。而松平信明又是松平定信的兄弟,还接任了对方走后空出来的大老职位,基本可以视作“宽政の遗臣”。

再加之松平信明对德川家齐任用德川分家,已经多次提出反对意见,这让德川家齐颇为不满。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就让松平信明担任外交主使,前往南京朝天朝皇帝。

松平信明一走,大老理所当然又空了出来,新大老已经确定由老中水野忠成接任。

水野忠成出身水野氏,属于幕府的老牌近臣家族。历代幕府将军基本都有水野氏出任老中大臣,就连担任大老的也不在少数。

之前跟松平信明针锋相对的老中青山忠裕,虽然更受德川家齐的信任,但这家伙太老了。而且青山氏不如水野氏强大,做大老的话不能服众。

松平信明来到鹿儿岛,本来是准备先调停战争,但一来就发现,大战早就打完了。

鹿儿岛城已经被汉军攻破,所有参与、没参与的岛津分家几乎都被一网打尽。

岛津重豪这位掌握萨摩藩实权的上总守,也是在城破之际就已经切腹自尽,只留下个小娃娃家督岛津齐兴。

岛津家一波大战下来,几乎绝嗣,还能主持大局的只剩下了岛津齐宣,还是被汉军俘虏过的前萨摩藩家督。

松平信明没有办法,只能自动忽略了汉军的凶残,对岛津齐宣进行安抚。并以幕府名义助岛津齐宣重掌萨摩藩,总之先把局面稳住再说。

前后在鹿儿岛折腾快两天,局面才算是暂时稳住不乱。

松平信明也在斡旋之下,知道了汉军提出的萨摩藩要赔付的战争赔款数额,差点没把他吓够呛。

才两场不算大的战役,有一场还是近海海战,萨摩藩要赔付的赔款银子,居然已经高达 50万两白银。

这么多银子,把萨摩藩卖了都赔不起,而岛津齐宜又不得不答应松平信明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瞬间就想到汉军提出这么高的赔款数额,到底存着什么目的。

这么多赔款,萨摩藩肯定是赔不起的,但赔不起也得赔,汉军不是好惹的。

萨摩藩只能想办法搞钱,而岛津家能搞钱的渠道,目前只有三个:

一是通过检地开垦,进一步压榨盘剥百姓。

二是开挖藩地内新的金银矿产,九州岛本身就盛产金银矿。

三是无限制的参与走私贸易。

……

这三条的话,不用汉军催着,萨摩藩一直都在这么干。

此前萨摩藩控制琉球的时候,就先后发动过几次检地,不断压榨琉球百姓的收入。

挖掘金银矿产,对萨摩藩而言也是差不多,藩地内的金矿,已经快被萨摩藩挖空。

新的金银矿要勘探出来,必须得看运气和时间,那就只剩下最后的走私贸易了。

琉球已经被汉军夺走,金矿也早就不够挖了,只有走私贸易是可以短时间赚到大量财富。

松平信明完全可以想象到,若是继续放任下去不管,萨摩藩为了镈得起大战的赔款,接下来必定会大举参与海贸走私。

历史上,都没有赔款的事,萨摩藩为了偿还岛津重豪欠下的外债,就已经在沿海肆无忌惮的搞走私。

走私到后来,幕府都忍不住了,对萨摩藩严惩,主持走私的萨摩藩家老调所广乡被切腹处决。

松平信明虽然想到了,但却没有直接说出来。

既是现在的萨摩藩还没这么干,还有他这趟出使天朝大汉,最主要目的除了朝觐,就是跟天朝皇帝奏请商议幕府开海的具体事宜。

德川家齐理解的全面开海,跟大汉理解的全面开海并非一个意思。

德川家齐到底是被迫答应开海,所以想法还是原来的那一套。要么就不开海,遵从祖宗之法的闭关锁国,要么开海,也要很有限的开海。

有限的开海,无非多开放几处指定港口,再由幕府决定每处港口的贸易限额。

已经决定要开海,德川家齐还是不忘限制海贸发展,而他这么一搞,真实情况也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松平信明很快安排妥当萨摩藩的事宜,随即便准备跟随徐铭钰的官船,经由琉球前往大汉。

鹿儿岛的汉军得到命令,同样跟着徐徐撤出萨摩藩地。

许多萨摩藩的百姓、浪人闻讯,纷纷跑到路边跪下,给离开的汉军磕头送行。

这波操作,看的松平信明这个幕府使臣非常尴尬,但再尴尬也只能看着。

因为汉军确实什么都没做,就只是攻打鹿儿城的时候,照例拿出来粮食,招募萨摩藩的百姓充当攻城民夫。

萨摩藩百姓都是普通口本百姓,他们在贵族大名的统治下,从来都是生存高压、朝不保夕,能饿不死,都算大名“体恤爱民”了。

结果,这来鹿儿岛打仗的外来汉军,居然直接拿出粮食雇佣他们做民夫。

凡是做汉军民夫的,吃饭也不用自己负担耗费,粮食都由汉军负责提供,可以吃到饱撑。

这还只是做民夫给吃饭,汉军来到鹿儿岛,期间采买补充了一些淡水货物,全都是真付钱,只不过付的都是大汉铜钱。

大汉铜钱跟日本货币虽然发行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大汉铜钱在萨摩藩,甚至九州岛地方内正常流通。

因为大汉铜钱的铜料多,幕府虽说强行恢复了“米本位”,但对很有实力的九州岛来说,金属货币已经成了当地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毕竟,萨摩藩是要对外走私的,全都用“米本位”来算的话,难道外国商船来了,也用大米来交易吗?

那不是纯扯淡吗?

汉军来到鹿儿岛,不说与民秋毫无犯,那也是吃饭给钱,给粮食雇佣民夫,就连许多混不下去的乡士浪人,见到汉军攻打鹿儿城,也是纷纷跑过来帮忙,权当混口饭吃。

对萨摩藩的浪人、百姓而言,汉军简直就是神明下凡了,天底下居然有不劫掠乱砍人的军队,还能给他们这些贱民农奴钱,让他们能够吃上宝贵大米,还能吃到饱撑。

神明的天兵对他们太好了,现在天兵要走,不论百姓、浪人全都跪地乞求天兵能够留下来,继续统治他们。

对此,汉军这边也很无奈,他们兵力太少了,而且朝廷目前也没有攻打日本的计划。

这次出兵攻打鹿儿岛,都属于突发情况,只是教训一下萨摩藩。

就是没想到,萨摩藩这么不堪一击,稍微打了一下,就顶不住了。

而且,汉军只是正常打仗,拿粮食招募日本民夫和浪人仆从军,就把萨摩藩的民心给收拢住了。

这帮倭寇到底得有多出生?

能让治理下的百姓混到这么惨,吃顿饱饭就死心塌地,买东西给钱就是神明天兵了。

却说松平信明带领幕府的使节团,搭乘徐铭钰的顺风船,先经琉球群岛南下,在中国台湾府稍作停靠补给,随后一路前往福建厦门港。

前后没花几日的时间,郭千总所部汉军留在厦门港口就地补给。

补充完兵员军备,之后还要继续返回琉球,今后将会作为琉球国海外常驻军队。

驻军年限初定三年,每三年回国轮换一次,跟着琉球县令的任期一起。

当然,琉球国现在还是有国王的,而且也没有正式的献土内附。所以琉球县令暂时不能算真县令,只能算跟国王并存的属国县令。

属国县令挂靠在吏部,属于大汉这边的临时官职,跟真正县令没啥太大区别。只是权力上会来的更大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还能调动琉球驻军。

厦门港通过电报,跟朝廷请示过后,徐铭钰才带着幕府使团北上,前往太仓港。

大汉开海时间不长,上海彼时依旧属于太仓州沿海的小渔村,发展成本太高了。所以大汉的开海港口,还是保留为前明时期的太仓港口。

按照现在大汉的海贸发展趋势,上海应该是很难再出现了。

因为太仓州的先天优势太大了,再加之持续的开海政策扶持。上海除非有着特殊的政策优待,否则将很难超越太仓,发展为大型港口城市。

又在海上航行几天,徐铭钰载着日本使团的官船,终于抵达太仓港。

到了太仓港需要换船,徐铭钰和日本使团趁机下船休息透气,同时买来邸报查看国内有何消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